中华服饰多姿多彩,在古代封建社会,服装的颜色除了装饰功能之外还有显示身份等级的重要作用。历史上不同的朝代对色彩的要求各有不同。周商时期,不同服装的颜色代表的社会阶级不同,黑色代表奴隶,朱红、鹅黄等鲜艳色彩的是专门为贵族织造衣服的,赭色、褐色是平民多用的颜色。到了隋唐,黄色成为了帝王的专用色,平民着装更有严格规定,各个等级的官员也需严格按照颜色划分。宋中兴年间规定了“四品以上紫,六品以上绯,九品以上绿”的官服色彩,各级不得僭越。多种颜色的汇聚形成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绚丽华服。明代的《天工开物》《天水冰山录》记载了五十七种色彩名称,到了清代《雪宦绣谱》一书中出现的各种颜色的名称多达704种。到了明清时期,我国在染料制作和染色上都已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。湖南少数民族喜欢在蓝色上面加上红色或者黄色,相辅相成,简约华美。
刘琼